金風科技集團副總裁劉萬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風電及復合材料行業的各位專家、同仁,大家上午好!我看了整機廠只有我一家,我想從整機的角度與大家進行一些探討。
習主席提出3060的雙碳目標將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電事業的發展推向了一個大繁榮大發展的時期。今年以來,為拉動和恢復因疫情和俄烏沖突造成的重大影響,各地政府對風電的開工并網給出了巨大督導和推動,在新疆、內蒙等很多地方政府直接下要求,今年開工并網有非常明確的任務。搶裝態勢已經基本形成,大繁榮帶來了大躍進?;仡?021年行業內發發布的機型,各個廠家都推出了超大葉輪尺寸的新機型,比如海上直接從18X超過22X,我們從140到191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從國際上看,雖然容量大型化方面國際廠家一直走在前列,但葉輪直徑的迭代與速度比較穩妥。海上機型從發布到商業化與應用要經過四年以上的時間,其中測試認證要接近兩年時間,這些國際友商無論是葉輪直徑還是開發的周期與國內廠家都相差甚遠。真的是這些廠家的技術能力不行嗎?我想答案否定的。技術積累是需要時間的,在追求大葉輪的推出,面對整機跳水壓力,葉片減重給予厚望,工藝穩定性和控制能力要求前所未有。從兩年發生多起葉片斷裂和整機事故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我們的認知與產業鏈能力是否支持如此快速大越變的開發。
最近我去過一些葉片的廠家,看到閑置后堆積如山的工裝模具。一個新產品的壽命不超過一年就退出舞臺,這樣的迭代速度、資產的浪費誰來考慮?企業有好的效應嗎?
借此機會提幾個問題,看看行業是否能找到解決方案。
第一,面對國內復雜的風電能源情況,比如停止情況下的極端風等等,葉片和整機控制的聯動能否百分之百將復雜的情況聯動起來。
第二,現有的材料體系在大葉片制造商存在關注困難,修復復雜,不可回收等問題,是否開出了一套能夠兼顧成本、性能、工藝的全新材料體系。
第三,基于現在的評價目標,大幅度高性能風電葉片專用翼型需求急迫,行業內是否能突破這一技術難題,百米以上的葉片運輸和吊裝是否有低成本的可靠方案等等,這些問題困擾著行業發展,不是招一些人,加加班能馬上解決的,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從技術的本質和底層的核心一層層抽絲剝繭,加上行業專家學者創意和積淀才有可能突破。
風電行業是一場長跑,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到現在正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請行業產業鏈上下游抬頭看看,能不能讓天上的風機無故障運行20年甚至更久,讓行業更理性健康發展。整機企業要把風資源和載荷研究透,業態廠家要把材料性能發揮好、運用好。
總之,風電是一個前景光明的行業,葉片作為風機捕捉風能核心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行業的發展。我們殷切期望風電行業全鏈條尊重科學規律,循序漸進,大膽創新,葉片及復材能有更大的技術突破。祝峰會圓滿成功,各位有所收獲,滿載而歸,各位嘉賓同仁吉祥如意,謝謝!
(文章內容來自于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