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各位朋友,現在利用機會講講雙碳目標和風電發展的問題。主要是講三個內容:
第一,雙碳目標對研究能源的人提出了什么要求。第二,雙碳目標給風電提了什么要求。第三,風電行業如何為雙碳目標服務,做好雙碳的工作,我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雙碳目標對能源行業的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1992年達成了,那時候提出來下世紀末即現在2100年能夠實現大氣層溫室氣體濃度不發生變化,即450個PPM,那時候不叫碳中和,其實是碳中和的概念,濃度不再發生變化,意味著向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和大自然溫室氣體相平衡,這時候濃度不發生變化。2015年正式提出來,碳中和的目標,即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和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前全球向大氣層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大體上是590多億噸,大自然自身能吸收約占40%,剩下必須減排掉。接近600多億噸溫室氣體中80%來自于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其他的不到20%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大部分是自然的過程,很難進行減排。所以,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落在了能源身上。
去年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上,130個國家、地區、機構向全世界承諾了自己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包括中國是2060.美國、歐盟、日本等是2050.印度是2070.雖然大家的目標年份有差異,但差別不大,大家的措施主要是什么?即能源轉型,用非化石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這里有一個差別,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差核電,這種差距不在于國內討論的核電的安全問題、污染問題,就核電而言,并非所有的國家都可以自由獲得核電技術,70年代伊拉克試圖做一座核電站,以色列人飛行了三千多公里把它炸掉了。90年代朝鮮要做核電站,幾個國家勸說,朝鮮放棄了核電站。所以,全球一致的目標基本上是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F在全球的能源消費是多少?大體上是200億噸標準煤,到碳中和全球都是如此,大概80%的化石能源被替代掉,剩下20%,這是我國提出到碳中和化石能源替代80%以上的目標一致。雙碳目標對能源的轉型是用可再生能源或者非化石能源,但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這是第一目標的總量,200多億噸,80%替代掉160億噸。
現在是多少?全球能源消費中大概只有15%左右到20%(不同國家有差別)是非化石能源。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國家完成一個目標,即化石能源占比80%到非化石能源占比80%的艱難的漫長的過程的轉變,不談轉變過程的困難、問題和挑戰,但我們要把數量放在這里,這是下一個話題討論的問題。
風電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不談全球,因為全球還沒有太多數據研究到底如何事前該目標,但中國提出雙碳目標要求之后,方方面面都做了詳細研究,包括國家電網的研究院,也包括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等都做了相應的研究。中國到2060年如何實現雙碳目標、能源轉型,按照中央的目標要求是80%的非化石能源,由于非化石能源大部分都是電力。所以,非化石能源發電的占比到2060年要提高到90%以上才能實現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80%以上的目標。但是,非化石能源中的兩大阻力,其中一個是水電,經過上百年的開發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水電的發電量是1萬4千億千瓦時,或者到1.5萬億千瓦時,依據每年的降雨量有所變化。大體上占總體發電量的15%左右,增長非常緩慢,并且已經到了峰值,或者接近峰值。在未來一段時間里,水電的增量已經難以支撐在整個發電的占比平衡的要求,更不用說增長了。核電面臨著重重挑戰,發展也非常困難,生物質能,我國2/3的國土是干旱、半干旱,乃至戈壁或荒漠地區,不適合種植大規模生物質能源來解決問題,重任在風光上。習總書記在2020年12月份,在一次國際峰會上提出來中國到2030年風光發電裝機要提高到12億千瓦以上,去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開會時討論,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都是將風光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該位置有多重要?用數字來說話,幾乎國內國際上所有的研究機構所談到的2060年碳中和的中國的電量總需求大體是16萬億千瓦時,其中60%是風光,大體上有10萬億千瓦時的發電量來自于風力發電和光發電。風光均分責任的時候,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分別提供5萬億千瓦時,要增長6倍或者7倍,風電的發電裝機從現在3億千瓦增加到20億千瓦以上,甚至更多才能完成任務。我們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因為現在占比很低,風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大概8%多,光伏4點多,兩個加起來不到13%,水電15%,我們接近水電了。但在未來要擔任60%以上的責任,所以,道路非常漫長,任務也非常艱巨,不僅要解決中國的問題,還要解決全球的問題。大家都在討論能源安全,特別是俄烏沖突后,能源安全的話題變得非常沉重,但在討論解決方案的時候,不約而同都用在風光解決方案上,包括歐盟、美國,甚至包括澳大利亞。為什么?因為它是真正自主可控的,如果所有國家電力都來自于風光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時,基本上不會受到中斷的威脅、價格的制約等各種因素。
第三個話題,我們如何才能實現需求?
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全球也是如果的要求,美國、歐盟在內都是到2035年左右實現電力系統的近零排放,構建可再生能源或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實現電力系統的零排放,進而實現能源的轉型和碳中和的目標。大家都需要通過裝備制造,特別是風機和光伏發電裝備來解決問題。我們面對的任務不僅僅是為中國,同時為全球提供轉型的動力,中國的制造業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了重大貢獻。在2002年、2003年剛剛開始做風力發電規?;a時,一個千瓦的造價超過了一萬,現在降到不到三千塊錢,甚至更低。光伏的下降更快,那時候光伏每瓦大概10美元,現在也降到每瓦兩三塊錢的水平,并且成本都在大幅度下降,不僅支撐了中國的能源轉型,也支持了全球的能源轉型。去年全球風光發電占比已經超過了10%,并且有三個國家超過了40%,有20個國家超過了20%。我們經常講,我們做得很好,很快,但是,增長最快的不是我們,有三個國家,一個是荷蘭,在過去三年里風光發電的占比主要是風電從3%增加到了12%,三年增加了9個百分點。大家會說他們是發達國家,還有一個是發展中國家越南,從2019年到2021年風光發電占比提高了9個百分點,平均每年3個百分點,我們發展很快,從2006年算起到現在增加12個百分點,用了16年時間平均每年不到一個百分點。我們必須要努力,因為中國的碳達峰也好,碳中和也好,寄希望于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但我們還不能滿足轉型的要求。國家在“十三五”明確提出來,新增能源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滿足,由于核電發展受阻,所以將希望主要放在可再生能源身上。所以國家能源局今年調整了這種說法,即新增的發電量中有50%以上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電力增長仍然非常強勁,風光的發電增量還沒有那么快。所以中央提出來,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要和新能源穩定可靠的供應相適應。換句話說,風光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增量部分還無法滿足新的能源增加的要求,更不要說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還必須加倍努力,同時我們應該胸懷天下。
我們應該想到這點,中國是一個世界大國,只有世界是安全的,中國才是安全的。世界的能源是安全的,中國的能源才是安全的。所以,我們的裝備制造業不僅要滿足我們對能源轉型的要求,同時也要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我們的力量,就像光伏一樣,我們已經為全球產業鏈提供了80%以上強大的供應能力,風電行業應該向光伏學習,用5到10年的時間達到這樣的水平,不僅為中國的能源轉型,同時也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各位!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文章內容來自于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